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北宋熙宁志在线阅读 - 第三百二十一章:工分

第三百二十一章:工分

进城需要登记,即便是作为钦差大人的王安石也不能免俗,对此,丞相大人并未有一丝不悦,反倒是对渔州城一视同仁的态度大加赞赏,等看到守城官向他递来通行铁牌时那不卑不亢、镇定自若的神情,心中更是疑惑。
  若是放在其他城池,不说这小小的城门官敢于自己对话,便是也正眼瞧上自己一眼的勇气也没有,渔州城果然不同凡响。
  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之下,王安石弃车步行,向在侧陪同的官员中扫了一眼,眉头微微一凝:为何不见渔州通判?”
  这王旁平日里胡闹也就罢了,自己也未曾对他有过什么希望,只是如今做了渔州通判,却也还是如此不知礼数,钦差到访如此重大的场面也不出席,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。
  “回相爷的话,王大人有公务在身,在数日之前赶往泸州,如今身在外地,这才无法前来迎接相爷。”
  听闻辛赞的解释,王安石面色稍缓,只是口中依旧不依不饶地冷哼一声:“想必是不愿见我这老子,这才早早躲去了泸州吧。”
  辛赞讪讪一笑,不敢搭话,果然是知子莫若父,得知丞相大人即将巡查渔州的消息之后,通判大人立即收拾行装,当夜便离开了衙门,隔日有衙役来回报,方才知道自己这位同僚匆匆赶去了泸州,说是去监工,其真实目的又有谁人不知呢。
  渔州城没有护城河,也没有瓮城,穿过城门,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荒地,经过全城万余人的不懈努力,城中的排水渠已然全部完工,此后也经历过两次强降雨,虽然没有此前形成内涝的那一次来得猛烈,雨势依旧强势。
  领全城百姓欢潮涌动的是,同样是因为受了城墙围堵而在城内形成了积水,相较于那一次全城被淹,之后的两次根本无关痛痒,雨水打在中间略高两边略低的水泥路面上,顺着地势流入道路两边的排水渠中,顺着新挖的河道穿城越巷,最终汇入城南的过墙通道流入涪水河。
  出水口处有一队官兵日夜坚守,以防水中的树叶泥沙堵住管道,不时做着清理疏通,只要所有的渠道保持通畅,即便是山洪暴发倒灌渔州城,水势也能被纵横交错的排水渠分化稀释,进而排出城外。
  只是排涝系统刚刚完成,重建工程还在继续,面对四周空无一物的空地,知州大人辛赞也是面露一阵尴尬之色:“渔州城尚在建设之中,到处飞沙走石,还请丞相大人一步知州衙门,只需看过规划图,便可对未来的城池面貌一目了然。”
  “无妨,本官便是要看看这尚在建设之中的新城到底有何不同。”
  丞相大人坚持参观,辛赞只得陪同,一行人穿过空旷的城南广场,数栋崭新的水泥灰色二层小楼在王安石的眼中越发真切起来。
  “这便是泸州通判衙门打算新建的宿舍楼?”作为王安石的门生,对于自己的渔州之行,陆康是需要向老师作报备的,丞相大人不知道两城之间的建设合同才不正常。
  辛赞点头称是,随即介绍起这种唐钰口中所谓“筒子楼”的优缺点:“宿舍楼最大的优势便是合理利用空间,以最小的面积安置最多的人口,楼梯公用,各间封闭互不打扰,钢筋水泥结构的墙体也足够结实,不会有因为负重过多而坍塌的危险。”
  王安石缓步走入宿舍区,伸手敲击着水泥墙面,声响沉闷,的确是实心墙体,心中诧异的同时也不免生出一丝赞叹,本以为水泥只能用以铺设地面,想不到还有如此妙用,唐钰这小子究竟还私藏着多少好东西?
  因为城池在修建,原住民均被安排在军营宿舍暂住,此刻虽是上工的时辰,院中也坐着几位老弱妇孺聚在一处忙活手中的杂货,见到一众官员打扮的人群走来,不由得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,也不知来人是谁,只能带着一丝惶恐与不安朝知州辛赞行礼。
  辛赞正欲言明王安石的身份,却被丞相大人伸手拦住,也悟出了相爷的目的,索性站在了一边,不再多言。
  眼见王安石在石桌旁的一只石凳上坐下,在场的几位年轻媳妇纷纷回避,只留下几位年长的老者不知所措,王安石带着如沐春风的和煦之色朝几位老人招招手,示意他们坐下说话:“几位均是这渔州城的老人吗?”
  这几位都是此生从未出过武定县的老者,虽然没什么世面,却也因时间的沉淀积累出了一点眼力见识,一众官员当中,便连身为知州的辛赞也得乖乖立在一旁,只有面前的这位身穿红色官袍的中年人坐姿魏然,他的身份自然举足轻重。
  在大官面前,哪有自己的座位,这几位老者也就站着回话。
  “回大老爷的话,我等在这渡口镇生活了大半辈子,自家的儿孙也未曾出过渔州城。”
  王安石笑着拉这几人坐下:“那烦请几位老哥说说,是旧日的渡口镇好,还是如今的渔州城好啊?”
  大老爷赐座,几人见推辞不过,只得局促着坐下,听对方如此一问,老者的面上纷纷闪现出一丝兴奋的红光:“那还用说吗,自然是如今的渔州城要比从前好上千万倍了。”
  “哦?何以见得呢?”
  “我渡口镇四周群山环绕,几乎没有平地适合耕种,往日里只能混个温饱,遇上灾年,仅有的几块田地颗粒无收,饿死人实在是习以为常,易子而食的事都发生过,如今衙门按人口发放口粮,但凡是城中百姓,只要在衙门登记造册,每月都会领到足以生存的粮食,百姓求什么?吃穿不愁便是最大的幸事。”
  王安石笑容不改,再抛出一个问题:“只要是渔州城登记过的人口便可领取口粮?百姓都无需劳作了?”
  几位老者哈哈一笑:“那自然是不行的,口粮只能保证饿不死,若想换取工分,家中的年轻人还是需要上工的。”
  “工分?”对于这个名词,王安石自然不解,他转过头望向辛赞,似乎是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。